2023-08-28 03:40:19 来源 :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
(资料图片)
事件:2023年8 月25 日晚,荣盛石化发布2023 年半年度报告。2023 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45.25 亿元,同比增长4.67%;实现归母净利润-11.27 亿元,同比下降120.99%;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-13.88 亿元,同比下降126.46%,实现基本每股收益-0.11 元,同比下降120.75%。其中,2023 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48.05 亿元,同比增长7.31%,环比增长21.63%;实现归母净利润3.41 亿元,同比下降84.84%,环比增长123.23%,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.85 亿元,同比下降91.84%,环比增长39.88%;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.03 元,同比下降114.29%,环比增长121.43%。
点评:
原料成本高位及装置折旧导致公司上半年亏损,但二季度经营业绩明显改善。由于生产经营需要,公司需提前采购原油以便后续加工生产,2022 年由于整体油价高位,公司原材料库存成本明显抬升,2023 年初公司原材料存货为386.84 亿元,占公司存货资产的63%。伴随原油价格回落企稳,今年6 月末公司原材料存货下降至245.60 亿元,占公司存货资产的54%,而年初以来的高成本原材料存货对公司盈利造成打压,同时浙石化二期项目等转固后的折旧计提也挤压了利润空间,叠加下游需求弱复苏,公司一季度整体盈利出现亏损。进入二季度后,伴随油价逐步企稳,公司成本端压力明显缓解,叠加居民出行、基建及终端消费等需求持续修复,公司业绩迎来明显修复。
消费旺季与补库周期共振,公司业绩弹性有望释放。伴随暑期来临,居民出行半径扩大、车用空调增加,成品油传统消费旺季来临,需求端拉动力度或将加大,此外,部分化工品如PX 等产品或受益于调油需求增加,产品价格中枢有望抬升。化工品领域,二季度大宗石化化工产品价格整体下行,同时产品库存亦整体去化,行业处于主动去库阶段;目前来看,炼化下游化工品处于阶段性价格低位,库存亦处于相对偏低水平,其中2023 年二季度聚烯烃、PX 库存环比下降2%、7%。在聚酯产业链中,二季度涤纶长丝库存环比下降5%,下游织机平均开工率达到58%,环比提升15 个pct。同时,从成本端看,公司当前高成本原材料库存压力明显缓解,原料端或开启良性库存周期。我们认为,未来伴随经济刺激政策持续释放,炼化下游化工品补库周期有望开启,化工品价格、价差或将上行;在聚酯端,目前来看行业淡季偏旺格局初步形成,未来“金九银十”消费旺季来临,长丝盈利有望再度提振,行业旺季周期有望拉长,公司其盈利空间或将进一步打开。
与沙特阿美强强联手,深化合作共赢。2023 年3 月,公司控股股东荣盛控股与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AOC 签署股份转让协议,拟将其所持有的公司10.13 亿股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转让给AOC,转让股份对价总额为246.05 亿元,同时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了《原油采购协议》、《ATS 框架协议》、《原料供应框架合同》、《化学品框架协议》、《精炼和化工产品框架协议》、《原油储存框架协议》等多项战略协议,在 保障公司原材料供应、客户资源拓宽、产业布局、技术协同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。我们认为,公司与沙特阿美长周期的原油采购和储存协议落成,能够有效增强原材料供应保障,降低原料供应的不稳定性;沙特阿美与公司签署的化工品采购协议,进一步开拓产品国际市场空间和深化海外客户战略合作;公司与沙特阿美的技术共享,有望推动公司产品布局带来成长性突破;2023 年7 月双方股份转让与转让款支付已完成,公司也将获得充足的货币资金,有助于增强公司产业布局和抗风险能力。
增量项目陆续投产,一体化龙头潜力有望释放。2023 年上半年,浙石化年产40 万吨ABS 装置、年产6 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装置和年产10 万吨顺丁稀土橡胶/共线年产7 万吨镍系顺丁橡胶装置成功投产;公司旗下永盛科技年产25 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扩建项目也顺利投产,新增产能逐步按计划落地,公司业绩提升空间有望打开。未来公司高端新材料项目、高性能树脂项目、金塘新材料项目等一系列精细化工及高端材料产品落地后,公司成长性有望持续打开,行业龙头潜力或将进一步增强,推动业绩弹性持续释放。
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:我们预计公司2023-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.80、89.54 和133.82 亿元,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5.2%、114.2%和49.5%,EPS(摊薄)分别为0.41、0.88 和1.32 元/股,对应2023年8 月25 日的收盘价,PE 分别为28.49、13.30 和8.90 倍。我们看好公司依托于大炼化化工平台发展化工新材料业务,叠加浙石化业绩弹性在顺周期背景下有望释放,我们维持对荣盛石化的“买入”评级。
风险因素:原油价格大幅震荡;新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、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、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;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;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;“碳中和”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;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