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24 19:23:36 来源 : 大众网
他曾是热血青年,身着戎装,在国防事业中建功立业;退役后回到地方,他恪守忠诚、甘于奉献,在乡村振兴的“新战场”中再立新功。他便是2023年滨州市最美退役军人——林佃旭。
(资料图片)
林佃旭现任无棣县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副站长,是一名大学生退役士兵。他时刻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无论严寒酷暑,田间地头总有他忙碌的身影,用实际行动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排头兵”。
招才引智 激发乡村振兴内燃力
乡村振兴,人才先行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人才振兴是突破口。作为一名大学生退役士兵,林佃旭深知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,为此他攻坚人才引进工作,协同多方合作,积极打造了小泊头镇盐碱地产学研科创孵化基地,招引省内外大批农业专家驻镇开展产学研合作,先后引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、“泰山学者”6名、省级突出贡献专家3名;先后促成润阳枣业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、优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东省农科院签约合作。
林佃旭倾力为人才提供各种服务,协调各方支持,为常驻小泊头镇的12名博士、硕士研究生提供2套人才公寓、150亩试验基地,实现人才生活工作的全流程保障。每年坚持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,先后培训农民和农技人员1200人次、培养“齐鲁乡村之星”3名、“滨州市乡村之星”3名。
科技兴农 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
“栽得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”。人才引来了,怎么留得住、用得活才是关键。先行者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,但雷厉风行、毫不犹豫地说干就干是军人特有的作风,这一点在林佃旭身上也从未改变。
林佃旭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,建立盐碱地产学研科创孵化基地,吸引专家人才落地项目,开展科学研究。山东农业大学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刘鹏教授及团队、山东省农科院刘兆辉副院长及团队等均在基地开展试验,提炼适宜本地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。
在林佃旭的带领下,科创孵化基地坚持科技创新试验,试验种植高产小麦、玉米,小麦经专家实打测产,亩均产量达到607.93公斤;玉米经专家实打实测,亩均产量达到912公斤,创造滨海盐碱地玉米高产纪录;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刘霞团队在基地开展鲜食玉米种植试验,鲁甜糯191鲜食玉米成为首个在盐碱地试种成功的彩甜糯品种,并在当地落地转化。
在担任小泊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副站长期间,服务站先后培育国家级农业示范合作社、国家级星创天地、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各1个,承办省级农业技术研讨会(论证会)3次,推广小麦深耕深松、宽幅精播等主推技术11项,镇域耕地“全覆盖”,亩均增产500余元。2022年度,小泊头镇开展的“黄河三角洲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”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;“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生产试验示范研究”获得滨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一心为民 弘扬退役军人模范本色
一日为兵,终身是兵;只要思想不滑坡,方法总比困难多。小泊头镇新立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,养殖肉牛是该村的主导产业,但养殖业户分散、环境污染严重、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是新立村面临的突出问题。自2020年,担任小泊头镇新立庄村包村干部以来,林佃旭带领村“两委”,从解决群众最关心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,解民忧、惠民生、聚人心。
林佃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,对全村7.85公里的产业道路进行改造升级,解决了肉牛养殖运输难的问题;打造了新立庄村民族文化一条街、红石榴广场,建立养殖小区,完善基础设施配套;完成新立庄村公厕改造、雨污分流、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,新立庄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发展基础不断夯实。2022年12月份,新立庄村被省委统战部评为“省级乡村振兴民族示范村”。
乡村振兴的路上没有终点,脱下军装换上农装的林佃旭,在乡村振兴中再亮军人本色,为了新农村的发展,为了人民的利益,负重前行,始终践行着“退伍不褪色”的使命与担当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