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8-02 23:36:43 来源 : 工人日报
(资料图片)
地铁出行速度快、打车出门省脚力,但城市中穿梭的公交车依然是老年人最钟爱的出行工具。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,由于部分公交站的设置不够合理,老人对交通出行依然格外犯怵——坐车可能要先爬百级台阶,换乘折腾耗体力,公交车和站台间落差、间隙较大……“坐车不方便,一些腿脚不好的老人,索性就不出门了。”
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发布的《老年人出行现状调查报告》显示,75%的老年人日常出门距离在5公里以内,21%的老年人日常出门活动的范围不超过1公里。老年人出门目的地多为菜市场、公园、医院、幼儿园等相对较近的场所。这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相对简单有关,但较少去远一点的地方,也与畏难心理有关,比如,“进出站不方便”“看不懂换乘标识”“不会使用智能设备”等。
老年人怕出门和不方便出门,与城市公共交通设施适老化改造仍有不足有关。一方面,适老化升级是一个综合工程,需要市政、交通等部门多方面配合衔接;另一方面,一些已完成的适老化改造其实并未完全契合老年人的需求,在细节上仍有待完善。
此前,在关于填平“银发族”数字鸿沟的讨论中,让老年人能够畅享智慧交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;提升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成为地方两会的重要议题,代表委员也给出了不少探索方案。
让老年人顺畅出行,既需要有关方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,更需要通过“绣花”功夫,从解决具体难题入手,提升公共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和实用性。比如,更科学地规划和调整站点设置,在人员流动较大的医院、菜市场等场所附近增开区间车辆,鼓励司乘人员“多看一眼、多等一会儿”“上车搭把手、下车送一程”等。
不少地方在本地交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,要不断丰富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出行供给,其中,用好数字化、信息化是重要方式。当前,一些企业推出老年版打车APP,一些地方增设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扫码消费站点等,但从各方反馈来看,信息化助推交通出行便捷化的尝试,仍存在堵点,进而影响着相关设计、设施的可及性,还需进一步予以完善。
进而言之,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不能想当然,而应从老年人的现实困难和需要入手,重点着眼于细节和小事,兼顾长远规划和眼下难题。适老化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,有关方面只有在思想上先适老,才能在举措上更适老。
编辑:唐港
标签: